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热门】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3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4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篇1
我院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听了院长、教授、教授的讲话后我深受启发,深刻的认识到了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严峻形势,了解了我院今后的发展方向;观摩了骨干教师的讲课比赛后,学习了优秀教师的先进课程设计理念,找到了差距;听了典型教师的发言,了解了其他高职院校的优秀案例和我院课程改革的成果,这三天的学习时间虽短,但是我受益匪浅。
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载体。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一些共同的弊病:
一、生师比不合理
生师比平均为15/1,15所院校中8所院校的生师比均超过15/1,其中绝大多数为民办院校,生师比最高学院为19/1。因此目前整体师资量缺口较大,教师的工作量超负荷。专业教师的缺口更大。
二、双师比例太低
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比例)只有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所学校刚好达到优秀标准;平均为40%,6所院校均低于平均值,其中最低的学院仅为15% 。
三、高级职称比不符合要求
高级职称比例(占专任教师比例)平均为33%,其中10所院校均低于平均值,最低的学院仅为17%。且高级职称的教师主要集中在基础课的退休教师中,而专业课的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却很少
四、兼职教师比例各院校不平衡;平均为37%,其中较高的学院为66%,较低的学院为12%。公办院校中兼职教师占的比例较低,民办院校中为了降低师资的工资成本,兼职教师占的比例较高。
五、年轻教师比例不合理,(占专任教师比例)平均为50%,其中硕、博比40%以上,在整体专任教师中。新、老教师呈两极分化,其中中5所院校新教师比例高于70%,还有3所院校的老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而具有专业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却很少。
调查发现我市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a.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两头大中间小呈哑铃状
b.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缺乏现代职教理念
c.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按照学科体系的传统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离。
d.教师缺少针对性、持续性的业务培训和相应的培训制度的保障。
一所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明确之后,最重要的发展因素就是师资。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但是,从不少学校的发展现状来看,最大的瓶颈问题就是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科教育,它培养的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环节上,强调的是传授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工作流程,而相对减少了对学科理论的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探寻关注。二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三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模式上常常不是演绎型的,往往采用由真实职业任务引领的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换句话说,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具体来讲,就是在教师的设计带领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反馈和评价。 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们要做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以岗位群为基点进行制定,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也要以
岗位需求为基准,另外课堂教学模式也由有传统的理论灌输式式教学转向学习方法的教授以及实践经验教授,坚持育人为本,加强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为社会培养实用的人才、有职业道德的人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篇2
一、站位高远,内容务实,贴近基层的培训
教学督导是学校为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工作实施监督与指导的一项制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局
二、受益匪浅的学习
自从成为一名新督学以来,我一直有不少困惑和想法。此次培训,让我找到了答案,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厦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陈宏瑶主任《督导的转型与转型的督导》讲座,从《教育督导条例》的解读,督导作用,厦门督导的做法三方面讲解。明确规范办学是督导的底线,在督导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诊断,改进工作,促进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三、对自身工作的推动
这次培训的机会来之不易,因而,我倍加珍惜。培训中,有幸听到诸位
培训学习的结束也是新一阶段工作的开始,希望我们全体同仁学以致用,在督学的岗位上扎实工作,勤于思考和
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篇3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有幸来到久别的母校——永春师范,参加泉州市第二十二期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收集整理听了方正山、徐敏、蔡福山、李春喜等十一位教授、专家的讲座,他们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触动,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可谓受益非浅。下面谈淡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以人为本,树立生本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不再只是一句动听的教育口号。课程目标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生本化的价值取向。身为教师,我们要坚信:人才多样化,行行出状元;人人都有才,人才有差异;人人能成才,成才的路千万条,树立全人化的教育理念。
在培训中,我们还欣赏了全国十大教师楷模周小燕、杨瑞清、桂贤娣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洗涤了我的灵魂,平时总以为自己为学生已付出了很多,培训中,我才明白自己是多么渺小。像桂贤娣老师每天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今天你爱孩子了吗?”“你会爱孩子吗”“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了吗?”蔡福山老师提出的:我相信每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都将“种子课”视为数学的种子,让他的学生随身携带,到合适的环境中生根发芽。这是数学教师的使命!“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不让一个学生落后。”“我们应该把数学的感觉给学生。”作为数学教师,心中装着教育,就不会仅仅只关注知识;心中装着儿童,就不会仅仅只在意分数;心中装着成长,就不会仅仅只在意自己的付出……
二、浸润数学文化,展现数学魅力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的教学,让数学洋溢着文化的魅力,使孩子们由内至外喜欢上我们的数学。此次培训,让我们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精髓、数学的内在魅力。如,永春师范刘集平老师的《数学的魅力》讲座中,他通过从古代数学谜语到现在数学在高科技中应用案例,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是美的,有简洁与抽象的美,有构图美和组合美,还有方法的美,而做为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引导孩子在具体的数学符号、概念、方法、思想中去体验数学文化的魅力,受到文化的熏陶,在玩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正如蔡福山老师所说的,每一个孩子都像一粒种子,教育需要回归本真,回归人性,让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生长,让他们的心灵和精神得到成长,让孩子们在浓厚的数学文化中生长、收获着。
三、反思提升,促进专业成长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专家倡导我们不仅仅要成为经师更要努力成为能师、人师。教师的课堂教学修炼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断反思。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持续化发展,就必须大力倡导教师的反思实践,使每一位教师拥有这种思想、意识、能力、习惯,最终实现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如上完课,走出教室,静下心反思:在这节课,我教会学生什么了?学生学到了什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我更好的教学方法吗?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总结,形成文字资料。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进歩了,你的教学更精彩了,你成长了……
文档为doc格式